跟著阿里山鄒族獵人一起,上山走走。

看見一個獵人與自然、動物、土地之間的深厚連結。

跟著阿里山鄒族獵人一起,上山走走。

製作緣起

來到嘉義中正大學讀書,我們在嘉義這片土地上已經留下將近四年的生活痕跡,因此關於拍攝主題,我們優先以在地為發想。說到嘉義總是不免俗地想到阿里山和鄒族,再從原住民,發想到都市原住民、原住民就學、就業等議題。但是不同於這些探討原住民如何「配合、融入」平地社會的主題,我們想要拍攝的是原住民傳統、未被同化的文化。

而在這些文化當中,祭典、農作都是常被記錄的重點,「打獵」則是較少被觸碰的題材,這或許是出於對打獵文化較為排他、神秘的想像。
另外,雖然重點是紀錄原住民「未被同化」的文化,「打獵」卻是一項正在「被強迫同化」的文化。
近年有關原住民打獵的爭議眾多,環保團體和原民團體各執說法,2015年就有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因持槍獵捕保育類動物而被判刑的新聞(最高法院審理後,裁定全案停止審判聲請大法官釋憲,這是最高法院有史以來首次由法官提出的釋憲聲請。)

總是看到報導寫著「打獵對於原住民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我們希望透過記錄獵人與山林萬物的互動,來盡量接近、瞭解這背後的文化意義。並探討傳統與現代的矛盾。

 

影片主旨

透過阿里山鄒族獵人的日常與打獵過程,看見獵人與自然、土地的深厚連結,並揭開狩獵文化的神祕面紗。運用較感性、人物故事的方式,讓觀眾看到更多土地上不同生命的概況。

忠實地記錄在這阿里山山林之間所存在的獨特社會體系,並讓觀眾了解狩獵並不是只有「開槍射殺獵物」這樣簡單的動作而已,其背後蘊含著身為獵人的驕傲、執著和溫柔,以及整個成長環境背景,對於獵人價值觀的養成。

狩獵自由與動保一直是近年來爭論不休的議題,除了兩者的衝突拉扯外,希望能藉由這支影片讓大眾更了解狩獵對於獵人的意義以及他們對於現行制度的看法。期待大家能站在不同的立場去互相理解,或許最好的方式不是消滅獵人文化,而是如何讓好的獵人文化可以更有效的運作。

 

主要紀錄對象

浦少光
  • 約60歲,台灣阿里山鄒族人,居住在特富野部落。
  • 鄒族獵人協會副會長。
  • 左手掌在年輕時做機械工時受傷,只剩大拇指一根指頭,但仍能夠靈活運用,製作獵袋、陷阱,手藝精巧。
  • 擁有豐富的狩獵經驗,受到部落其他獵人們的尊敬,是狩獵領域中的老前輩,底下徒弟多達66位。       
  • 個性慢熱,一旦熟了之後會很熱情,主動分享自己的狩獵故事。
  • 喜歡唱歌、喝酒,但是酒量不佳,喝太多會坐著進入熟睡。

 

其他記錄對象

 

浦忠勇 (圖片中間者)

• 浦少光的堂哥,與浦少光年紀相仿,與浦少光從小一起打獵。
•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本身也是鄒族獵人,致力於研究鄒族狩獵文化,也是鄒族浦家出的第二位博士。
• 與嘉義縣林務局長期聯繫、交涉,熟知狩獵相關法律議題。

方紅櫻 (圖片左邊者)
• 浦忠勇的妻子,與浦忠勇結婚後開始跟著丈夫一同打獵近30年。
• 阿里山新美國小校長。
• 父親是傳統獵人,反對女孩子學習打獵。

 

導演觀點

你對原住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對獵人的想像又是什麼?

大多數人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不外乎是輪廓深、體育健將、喜愛唱歌跳舞…以及聽起來危險、刺激,似乎又有些殘忍的狩獵文化。然而多數的我們對於長期居住在部落的原住民們其實不是那麼了解,就像隔著一層神秘面紗般地去猜測,對於他們的文化有著不同的想像。

老實說,自己也曾提出質疑:在現代食物來源充足的情況下,狩獵還有其必要性嗎?在擔任拍攝者的同時,自己也像正在觀賞片子的觀眾,從中慢慢挖掘,獲得一些解答。

拋下固定的成見,看一個原汁原味的生命故事

原住民狩獵權與動保法、槍砲管制條例之間的爭議,其背後牽扯到一些較複雜的法律問題,然而要用紀錄片將這些條文說得精準並不容易。因此想要採取較感性、人本的方式,讓觀眾去看到,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還有這樣一群可愛、特別的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留下的生活痕跡。

希望透過片中人物的故事,向觀眾傳達「狩獵」對於原住民的意義,進而去思考的不只是表面的是非對錯,而是背後更深一層的文化價值。

 

劇組簡介

填島工作室,為一紀錄片團隊,由四位中正大學傳播系四年級的女孩組成。

Logo整體設計成弓箭的樣子,弓的部分為台灣形狀,而箭穿透的地方為嘉義阿里山,箭尾的羽毛亦有向下扎根的意涵。象徵著劇組成員以及本片的主角是在嘉義這片土地相遇,並由此地作為我們「用影像記錄填滿島嶼」的起點。

導演:   田 瑀

製片:   劉伊翎

攝影:   宋映萱

攝影協助:李宣萱、田瑀

剪輯後製:李宣萱

現場收音:劉伊翎

 

經費預算

項目

預算

總計

備註

拍攝

交通費

3600

 

150(每趟油錢)x3(三台機車)x 8(趟)

登山配備

12000

 

3000x4(人)=12000 (包含睡袋、頭燈、登山鞋、電池、登山外套、暖暖包…)

餐飲費

12600

 

山中過夜打獵行程:

200(元/天)x4(人)x4(一次去4天)x3(預計去3次打獵)=9600

一天來回行程:

150(元/天)x4(人)x5(戰祭、訪談、研討會…大約5次)=3000

9600+3000=12600

交際費

2000

30200

請受訪者吃飯、參與活動的費用等

後製

混音

15000

 

 

配樂

5000

20000

音樂版權

其他

版權費

10000

 

資料照片、資料影片

雜費

2000

12000

其他非預期花費

 

 

Total

68420

62200+募資平台經營抽成10%=68420

總花費預算為68420元

 

贊助回饋方式

如果您願意贊助我們500元(含)以上,我們將致贈自製精美山景明信片乙套。

如果您願意贊助我們,不論多少金額,都是對我們的肯定,也是對這個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議題的一種關注,我們會永遠懷著感恩的心
贊助者我們將視您意願,以真實姓名/匿名方式,於我們影片中特別感謝。

 

▲獵人在山林中的「獵寮」,作為打獵時的休息站,由帆布及木頭搭建而成。

 

▲獵寮屋頂掛的鹿角是「鎮寮之寶」,為第一次搭建獵寮時撿到的寶物。

 

 

 

相關影片:
See video
贊助進度
募款已截止
募得金額10%為平台行政處理費
目前已有20人贊助
已募得$34,210
募款總金額$68,420
尚缺$34,210
50%
50%
已於 2018-04-15 截止
提案人
tiandaostudio
提案基本資料
報導分類:環保人權其他
募款開始:2018-02-15
募款截止:2018-04-15
報導完成形式:本提案作品形式為一部長約30分鐘的紀錄片,HD全高清畫質。 拍攝進度與相關訊息將定期公佈於臉書粉專:填島工作室
贊助者群像
匿名捐款's 的頭像
匿名捐款
NT$ 500
winnieliu22's 的頭像
NT$ 2,010
匿名捐款's 的頭像
匿名捐款
NT$ 2,010
jamie168101's 的頭像
NT$ 2,000
» 更多
分享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