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瞭望台成立公民新聞網站

議題背景:
由於缺乏系統性的國際新聞網站,台灣社會對當代中國的情況缺乏了解和直接的接觸,這導致在政策上存在著高度的兩極化觀點,不是極度誇大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地大物博,就是過度醜化中國的極權統治。這兩種極端的觀點在台灣長期的發展,猶如一個老花眼患者不斷戴著近視和遠視眼鏡,不僅閥害著患者已經有問題的視力,也加強了患者扭曲的心態。因為這樣,我們想要經營一個報導中國的新聞聚合網站,透過中國自己的民間新聞,來報導一個世界上最大,同時也可能是轉型最激烈的社會。
與台灣相比,中國的公民新聞在這10年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公民報導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公民改革的重要支柱。這一方面得力於網路傳播的迅速發展,各地的公民記者透過部落格、微博、網路影片和討論網站等資源逐漸打破過去黨國媒體的壟斷,逐漸闢出一個天地。2004年南方週刊報導孫志剛遭廣東城管非法毆打致死一事後,正式宣告平面媒體和網路結合的新時代來臨,也帶領中國公民新聞進入黃金時代。正當台灣媒體只會報導政治鬥爭但黨國體系塑造的祥和文宣時,中國的公民新聞已經開始專注報導環境汙染、勞動權益、性別不平等、少數民族發展、城鄉差距、農民問題、世代落差和官員腐敗等各式問題,並成為社會輿論的引領者。另一方面中國熱的興起讓西方媒體與各種相關組織給予更多挹注,中國公民新聞工作者可以在中國嚴格和冷血的新聞審查下另闢新路,將過去見不得光的事情報導到世界的舞台上,得到更多的發展,像是烏崁村抗爭事件中幾個年輕的公民記者便善用各種報導工具,把封閉的消息傳播到全世界,也帶來地方政府的壓力,使事情的發展得到意想不到的發展。
中國公民新聞的影響如此深遠,但台灣的媒體卻缺乏報導的意識,以至於我們社會對中國的了解仍只是過往的政治意識形態宣傳和財大氣粗的經濟神話,不但難與和中國社會中的改革者和尋找出路的年輕世代有正面的溝通對話,在經濟上的投資也充滿著各種的財富幻想,看不到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結構困境。因此需要一種不同的新聞媒體來跟這些接軌,才能撇開黨國與經濟泡沫的現象,真正了解中國的內部情況。我們希望的目標是,這個網站不是只能看到中國。而且能站在台灣的位置上,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以及我們能做什麼。
網站規劃:
目前計畫以一個新聞聚合網站為主。過去台灣已有類似的國際新聞網站形式,如
洞見insight。但在內容上,相較於了國際關係專門報導的政治「大事」外,我們更希望透過新聞,直接呈現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大小事件,這形式將類似中國著名的公民新聞網站中國數字時代與奇聞錄,以新聞報導的條列與系列追蹤為主。但轉錄的同時,我們也會逐漸加強評論的部分,構成一個圖文並茂,以轉錄消息與中國社會評論相互參照的新聞網站。
網站內容因此會包含兩個大的部分。轉錄的新聞分成政治、環境、發展與公民這四個部分,並隨著網站資源逐漸充足而增加分類項目。評論則單獨劃為一個獨立項目,除了自己撰寫,也會邀請學有專精的相關領域者投稿。
募款的運用規劃:
目前已有臉書的粉絲頁,但受限於系統資源,發展十分有限,因此這次募款主要以網站架設的硬體和美工設計的部分為主。預計在達成募款目標後半年內開始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