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遊民大夢
極大部分遊民,還是因為一時失意,落難街頭,卻苦無機會改變現況。第一優先需要幫助的,就是這第二類遊民,我們必須提供他們一個『脫困的條件』。
我的遊民大夢

我的遊民大夢
政府在遊民這個區塊上,確實作了努力也有實際貢獻。明顯看得見的,就是名詞稱呼上大有進步,以前叫做流浪漢,後來進步成為遊民,最後不知哪位可以得諾貝爾獎的官員發明了『街友』這個頭銜。難怪官僚體系這麼重視學歷,最好都是博士,還需要喝過洋墨水的、有綠卡的更佳。
名稱改變不了現實,否則名為街道之友,為何用水噴灑他們?為何要他們離開街道?
我還是比較喜歡遊民這個稱號,他們不一定四處流浪,他們大多是無目的的,應該說沒有希望的,在街頭遊走。成為遊民有很多原因或背景,雖然有些人已經習慣了自由自在,無論是無家可歸、還是有家歸不得,他們都樂在其中,改變,對他們來說並不一定是幸福。但是極大部分遊民,還是因為一時失意,落難街頭,卻苦無機會改變現況。第一優先需要幫助的,就是這第二類遊民,我們必須提供他們一個『脫困的條件』。
遊民要想脫離現況,最急迫必要的改變就是『整齊清潔』,一身髒亂,機會永遠不會降臨他的身上。所以這個遊民大夢的提案,就從『整齊清潔』這個目標下手。
提案人將設計一輛流動型沐浴衛生專用貨櫃車,將規劃沐浴服務的執行細節包括免份提供更換的衣褲服裝,將以這些規劃意見探訪遊民,徵詢他們的看法以作為參考和修正。五千元小提案,目的是起帶頭作用,鼓勵更多公民記者也能從小案做起,終究不是人人都是專業媒體人或調查員。5,000募款主要作為另一位協助的公民記者新竹到台北的交通費以及送給被採訪人的小禮物如有剩餘,將回捐給WeReport。提案如果未能獲得任何捐助,本案還是會依進度進行。
提案人 公民記者 謝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