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災後30年,白俄羅斯紀實報導(多媒體網頁)
《遙遠人聲 Distant Echoes》報導完成
由 廖芸婕 在 週五, 2015-05-08 11:35 發表

(圖:《遙遠人聲 Distant Echoes》網站首頁)
報導完成了!首先深深感謝所有曾給予幫助的您,讓這趟採訪成為可能。
車諾比29周年x白俄羅斯專題報導,我們將其命名為《遙遠人聲》,盼能述說那些遠方的、深受掩蓋的、恐怕將要凋零的人們與故事。
由於希望帶讀者一起進入親臨現場,《遙遠人聲》嘗試結合各類型生活素材(文字、聲音、影片、照片、360環景),以多媒體網站形式呈現。這份報導不僅是台灣專題報導形式的一種突破性嘗試,也是全球第一份針對白俄羅斯災區的多面向紀實報導。
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走進那距今猶未遠去的歷史、走進那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的故事。
《遙遠人聲》網站,請按此。
建議您:1. 戴上耳機或打開喇叭 2. 以全螢幕瀏覽(Chrome、Firefox、IE、Opera請按F11,Safari用滑鼠),以享有完整閱讀體驗。
現有報導仍有諸多不足之處,我們會繼續努力,也非常歡迎各方的意見、批評、指教。(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同時,也邀請您協助大力分享《遙遠人聲》!如有機會,我們將於未來1年更新報導,為車諾比30周年的國際曝光做準備。謝謝。
(ps《遙遠人聲》網頁之首頁及主選單頁面,開放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 方式分享,相關規定請見此。
The front page and main menu of Distant Echoes by Yunjie Liao and Lungyin Li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
******
以下,亦將交代這份報導的細節。
報導進行:
2014.06.23前 籌備、研究文獻與成行可能性
2014.06.24-2014.07.12 第一次白俄實地採訪
- 首都Minsk
- 西方城鎮Brest、Bielarus(近波蘭)
- 東方輻射數值高城鎮Vetka
- 東南方輻射數值高城鎮Mozyr、Gomel(近烏克蘭)
- 東南方核災廢墟小鎮如Savicy等數區(近烏克蘭)
2014.07.13-2014.11.12 信件採訪、蒐集文獻
2014.11.13-2014.11.24 第二次白俄實地採訪
2014.11.25-2015.01.26 信件採訪、蒐集文獻、構思網頁設計及架構、著手進行報導
2015.01.27-2015.04.24 設計公司執行網頁製作
2015.04.24 《遙遠人聲》正式上線
募資運用:
由於最初於weReport募資結果不足支應採訪開銷,亦無機會製作客製化網頁。我們的報導思索三種可能:一是在有限經費內縮減、改變報導形式,二是繼續尋找其他贊助、並保留weReport的贊助款,三是放棄整項計畫。實際走訪白俄後,我們發覺採訪預算在計畫中被嚴重低估,因而,只剩下最後兩種選項。
當刻,我們並不想放棄整項計畫。機緣下,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牽線,其除了願意鼎力相助,更願意給予報導自由、詮釋空間的自由,表示不將過度干預報導內容、或以組織名義私自詮釋。這對報導者來說,無異是一劑強心針,我們便決定嘗試與其合作。
這份報導及多媒體網頁的完成,80%以上資金得力於媽盟。也因此,報導並未獨家於weReport首刊。
報導呈現:
為適應網路使用者閱讀習慣及訴求,素材安排方式與原案稍有異動。
文字:2萬字以上,分為4個卷軸式章節與5個box呈現。
攝影:著重生活紀實者近百幅,多為35釐米底片轉數位高畫質檔案、4000px以上。
影片:近十部短片,以忠實紀錄現場並營造環境效果。另尋找蘇聯電視台珍貴歷史畫面,穿插於網站中。
聲音:十餘份聲音素材,以忠實紀錄現場並營造環境效果。
360度環景:近十份,以忠實紀錄現場並營造環境效果。
相關連結:
《遙遠人聲》網頁
相關連結:
《遙遠人聲》廖芸婕採訪側記
相關連結:
《遙遠人聲》林龍吟攝影側記:那些開心的人們
相關連結:
《遙遠人聲》--安靜大地的細節
相關連結:
白俄核災背後的手:冷戰體制,與恐懼的政治
(圖:《遙遠人聲 Distant Echoes》網站首頁)
報導完成了!首先深深感謝所有曾給予幫助的您,讓這趟採訪成為可能。
車諾比29周年x白俄羅斯專題報導,我們將其命名為《遙遠人聲》,盼能述說那些遠方的、深受掩蓋的、恐怕將要凋零的人們與故事。
由於希望帶讀者一起進入親臨現場,《遙遠人聲》嘗試結合各類型生活素材(文字、聲音、影片、照片、360環景),以多媒體網站形式呈現。這份報導不僅是台灣專題報導形式的一種突破性嘗試,也是全球第一份針對白俄羅斯災區的多面向紀實報導。
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走進那距今猶未遠去的歷史、走進那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的故事。
《遙遠人聲》網站,請按此。
建議您:1. 戴上耳機或打開喇叭 2. 以全螢幕瀏覽(Chrome、Firefox、IE、Opera請按F11,Safari用滑鼠),以享有完整閱讀體驗。
現有報導仍有諸多不足之處,我們會繼續努力,也非常歡迎各方的意見、批評、指教。(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同時,也邀請您協助大力分享《遙遠人聲》!如有機會,我們將於未來1年更新報導,為車諾比30周年的國際曝光做準備。謝謝。
(ps《遙遠人聲》網頁之首頁及主選單頁面,開放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 方式分享,相關規定請見此。
The front page and main menu of Distant Echoes by Yunjie Liao and Lungyin Li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
******
以下,亦將交代這份報導的細節。
報導進行:
2014.06.23前 籌備、研究文獻與成行可能性
2014.06.24-2014.07.12 第一次白俄實地採訪
- 首都Minsk
- 西方城鎮Brest、Bielarus(近波蘭)
- 東方輻射數值高城鎮Vetka
- 東南方輻射數值高城鎮Mozyr、Gomel(近烏克蘭)
- 東南方核災廢墟小鎮如Savicy等數區(近烏克蘭)
2014.07.13-2014.11.12 信件採訪、蒐集文獻
2014.11.13-2014.11.24 第二次白俄實地採訪
2014.11.25-2015.01.26 信件採訪、蒐集文獻、構思網頁設計及架構、著手進行報導
2015.01.27-2015.04.24 設計公司執行網頁製作
2015.04.24 《遙遠人聲》正式上線
募資運用:
由於最初於weReport募資結果不足支應採訪開銷,亦無機會製作客製化網頁。我們的報導思索三種可能:一是在有限經費內縮減、改變報導形式,二是繼續尋找其他贊助、並保留weReport的贊助款,三是放棄整項計畫。實際走訪白俄後,我們發覺採訪預算在計畫中被嚴重低估,因而,只剩下最後兩種選項。
當刻,我們並不想放棄整項計畫。機緣下,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牽線,其除了願意鼎力相助,更願意給予報導自由、詮釋空間的自由,表示不將過度干預報導內容、或以組織名義私自詮釋。這對報導者來說,無異是一劑強心針,我們便決定嘗試與其合作。
這份報導及多媒體網頁的完成,80%以上資金得力於媽盟。也因此,報導並未獨家於weReport首刊。
報導呈現:
為適應網路使用者閱讀習慣及訴求,素材安排方式與原案稍有異動。
文字:2萬字以上,分為4個卷軸式章節與5個box呈現。
攝影:著重生活紀實者近百幅,多為35釐米底片轉數位高畫質檔案、4000px以上。
影片:近十部短片,以忠實紀錄現場並營造環境效果。另尋找蘇聯電視台珍貴歷史畫面,穿插於網站中。
聲音:十餘份聲音素材,以忠實紀錄現場並營造環境效果。
360度環景:近十份,以忠實紀錄現場並營造環境效果。